中國長久以來一直是潤滑油消費大國,但在 2010 年以前,中國的基礎油煉制能力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 根據中石油官員的估算,中國的基礎油年產量低于 400 萬噸,并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停滯期。 中國的產量中多數為低級 API ***類和環烷基基礎油,這兩種基礎油無法生產出消費者日漸需要的***汽車機油。
四年間所發生的變化令人唏噓。 自 2010 年開始,中國國有和私有煉油企業的基礎油煉制能力已提升了 66%,并在構建第二類基礎油的供應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 目前,中國占據了全球總產量的 13%,這一點令他們頗為自豪,《Lubes'n'Greases》雜志在***新研究中表示。
根據該雜志的“2014 年全球基礎油精煉指南”,全球礦物基礎油額定產量在五月中旬已達到每天 106 萬桶。” 粗略計算,全球年產量可達 5,500 萬噸。 其中,中國的產量為每天 139,000 桶(年產量近 700 萬噸)。
“2014 年指南”顯示,第二類基礎油的日產量為 68,550 桶,接近中國目前日產量的一半。 此外,2012 年中國的第三類基礎油產量幾乎為零;但現在,中國已擁有 7,000 桶/天的煉制能力(超過北美地區)。
我們從“2014 年指南”中可以看出,中國的供應商已變得愈發多元化。 中國政府的主要石油企業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雖然仍占據統治地位,但卻受到了新興企業的沖擊,例如第二類基礎油日產量可達 4,000 桶的廣西北海市石化公司;盤錦北方瀝青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類基礎油日產量為 8,000 桶);以及山東齊勝工貿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類基礎油日產量為 6,000 桶)。
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共有 18 家基礎油煉油廠,并對這些工廠投入了巨資。 目前,中石油的第二類基礎油產量約為每天 23,800 桶,而中石化則接近 17,000 桶/天。
“2014 年全球基礎油精煉指南”是一款色澤明亮、尺寸為 33x22 英寸的海報,會與 6 月份的《Lubes’n’Greases》雜志一同寄送給打印版訂閱者。 該雜志同時也會向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電子版訂閱者發送一份電子版指南。
本指南為《Lubes’n’Greases》全球指南系列的第 10 期,列出了全球 168 家基礎油煉油廠和再精煉廠及其所有者、地址以及產量(桶/天)。 同時,所附地圖還用不同顏色標出了各個煉油廠的位置。
***期全球指南出版于 10 年前,當時的***類基礎油產量占到了全球供應量的三分之二。 現在,***類基礎油的份額僅為全球供應量的 47%,全球日產量已下降至 502,000 桶。
同時,第二類基礎油產量在去年迅速增長了 20%,達到 349,000 桶/天,而第三類基礎油產量則增長了 3.5%,達到 117,000 桶/天。 環烷基基礎油的產量維持穩定,接近 91,000 桶/天。
我們可以從“2014 年指南”中獲得很多深度信息,例如:
*S-Oil 位于韓國昂山的煉油廠產量為 41,000 桶/天,是目前世界上規模***大的基礎油煉油廠。 德州阿瑟港的 Motiva 屈居次席(40,300 桶/天),韓國蔚山的 SK Lubricants 位于第三位(40,000 桶/天);
*總體來說,亞太地區占據了全球基礎油總產量的 40%;
*美國的第二類基礎油產量居于世界***地位,占據了全球總產量的 45%。 同時,美國的環烷基基礎油產量占到全球產量的 53%,但在第三類基礎油產量方面卻交出了白卷;
*韓國的第三類基礎油產量居于世界***水平,日產量可達 49,000 桶。
行業參與者會不斷對地圖進行更新,《Lubes’n’Greases》的發行人 Nancy DeMarco 提醒道。 “我們在“2014 年指南”中列出了幾十項會在 2015 年年底以前投入使用的新項目,其中很多項目將會在亞太地區實施,”她評論道。 “其中不乏對目前工廠的擴建工作,例如埃克森美孚的新加坡煉油廠和 Pertamina 的印尼杜邁工廠。 我們還列出了為爭奪市場份額而新建的項目,例如 Hyundai Oil Bank 和殼牌集團在韓國建立的合資企業、中國石化在中國燕山設立的項目以及海南漢地集團在中國海南開設的新工廠。”
查看詳情